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14净土大经科注 第49集

2017-01-08 净空老法师 莲友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4294i2pn&width=500&height=375&auto=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八頁,第五行看起:

 

  十門最後的一門,「主伴圓明具德門。橫豎萬法成為一大緣起,法法交徹;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一切萬法,一法是主,一切法是伴,主伴。主不是獨一而是任一,任何一法它要是主,其他一切法就是伴。所以主不是說某一個人,跟宗教上講的不一樣。宗教的主是神,上帝,那只有一個,沒有能代替的。佛法不是這個講法,任何一法可以做主。好像我們現在辦講座,在這個講台上做報告的,上講台那個人是主,所有聽眾都是伴,他說完了另外一個人上講台,他又是主,所以主可以常常換的,賓主可以常常換位,這個是佛法所說的。所以在三十二應裡面,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是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有佛、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這是出世法裡面的;世間法裡面有帝王、有宰官,中國古人所謂有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在某一個場合當中主不一樣,所以個個都是主,個個都是伴,不是一定哪個是主。這個概念大乘佛法裡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橫豎」,橫指的是空間,豎指的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橫是指十方,東南西北(四方)、四維上下這是橫。全宇宙裡頭萬事萬物成為一個大緣起。緣,無量因緣,不是一個,一個緣起,一切緣統統都起來了。這是什麼?「法法交徹」,交是交互,徹是貫徹一切法。換句話說,沒有一法說跟某一法沒有關係,這個講不通的,統統有關係。為什麼?一個體,體是相同的,體是法性,怎麼能說沒有關係?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色相來做比喻,這個屏幕所顯的色相,互相有沒有關係?有,為什麼?一個屏幕現的。而且這個屏幕裡面所現的相不是固定的,是活動的。屏幕不動,能現萬象,萬象流動跟不動的屏幕不妨礙,這叫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透徹。大乘經裡面很多講到理事無礙,沒有講到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唯有《華嚴經》講得透徹、講得清楚,顯出全宇宙是一體。所以「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自然就起來了。

 

  「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於此一法」。娑婆世界以釋迦牟尼佛為主,一切諸佛到這邊來都是屬於伴,阿彌陀佛來也是伴;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主,十方一切諸佛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伴,這樣我們就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更以他法為主,即餘法成伴而盡集之」。像開大會一樣,集會一樣。「故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是名圓滿具德」。任何一法都具一切法的功德。清涼《大疏》有個比喻,「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北辰是北極,南北極,我們住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極,看不到南極;在南半球看到南極,看不到北極。夜晚看空中的星,實際上是地球在轉,我們看到的現象是星在轉,整個的宇宙星星在轉,沒有發現地球在轉,實際上是地球轉,星沒轉。取北辰這個中心,北極中心,一切星都繞著它轉,圍繞。在北極圈裡面的星我們看得很清楚,它轉了一圈,每一天二十四小時就轉一圈。離開北極圈,繞的這個圈圈大,我們沒有辦法看完整。但是一年四季不同,一年是一個週期,大的週期,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周。

 

  「今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十念必生願為大願之本」。十念必生是第十八願,在四十八願裡面這一願是根本。「專重持名念佛,名具萬德,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舉體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之義」。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實實在在說,對於名號功德是一無所知,沒重視它。如果真正明白了,就這一句名號,真的叫無事不辦。海賢法師為我們做出來,我們看到了,只要有信心,你的問題就解決。他老人家在十八歲的時候生了個病,腿上長一個瘡,癰瘡,潰爛,苦不堪言。母親給他求醫找藥,沒用。最後他明白了,佛法裡面說的冤孽病,藥物不能治療,治不好。怎麼辦?聽說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有求必應,跟他媽媽講不要求醫了,不要找藥了,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這個人我們知道,他的天性老實、聽話、真幹,有真誠心、有清淨心、有恭敬心,這些條件具足,念了一個多月,瘡好了。真正相信佛語是真話,決定沒有騙人,信心堅定了。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要記住,十八歲的時候沒人教他念佛,所以他念觀音菩薩。如果是二十以後害的這個瘡,他肯定念阿彌陀佛,不會念觀音菩薩。我們能理解,我們能相信。觀音菩薩能幫助你解決的問題,阿彌陀佛做不到嗎?對阿彌陀佛不了解、不認識,對觀世音菩薩認識、了解的程度超過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就管用。你相信哪一尊佛,相信哪一尊菩薩,他就管用。怎麼治好的?信心治好的,念頭治好的。念佛菩薩名號功德很大,這念頭好!念頭裡頭第一好的就是念阿彌陀佛,我們要知道,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所以專持名號,這個地方講「專重持名念佛」,要知道「名具萬德」,這個萬不是數目字,數目字一萬太少了,這個萬在此地是表法的,表圓滿,自性圓滿的智慧德相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所以下面說得好,「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所有功德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沒有人知道,我們給別人講人家不相信。不但跟人講不相信,跟阿羅漢、辟支佛講都不相信,跟菩薩講也未必相信,要跟誰講?要跟法身菩薩講,他相信,跟八地以上菩薩講完全相信,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看光碟,光碟上鐵腳僧透了一句話,海賢老和尚九十多年,就這一句佛號沒有拐彎,透出這麼一句話。他遇到不少災難、障礙,就是一句佛號。最危險的時候就是遇到狼那段故事,在山上遇到,逃不掉,他閉著眼睛,如果欠你的命就還你,就讓你吃掉,口裡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狼沒有咬他,咬他的褲腿拖著他走,走到那個狼窩裡面,到那裡一看,看到有一隻狼好像是生病很嚴重,快要死的樣子。老和尚心裡曉得,是要我來救牠的,他就坐在旁邊念阿彌陀佛。念了沒有多久,這隻狼醒過來了,生了五隻小狼。看到這隻大狼對老和尚感激的樣子,老和尚明白了,狼有難,有災難,求他。他勸牠多做好事,別做壞事,不要害人,不要害眾生,來世轉人身修行,念佛往生淨土,不要再作畜生。他就離開了。一句佛號不拐彎,沒有第二個念頭,我們還會找這個、找那個。

 

  現在是亂世,社會非常混亂,附體的很多,通靈的很多,這些人都傳遞信息,海賢老和尚聽不聽?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全不放在心上,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理念跟現代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相同。現代科學家可以給我們作證,他們知道一切物質現象都離不開念頭。佛經上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老和尚完全通達明瞭,而且真正掌握到了,他沒有第二念,無論什麼難關,一句佛號暢通無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向他學習的。為什麼?這才叫專心,這才叫一向專念。為什麼?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他對於阿彌陀佛真正信得過。我看這個碟片看了很多遍。碟片有兩種,一種是原片,一種是把裡面所說的全部用文字打出來了,有聲音、有文字,沒有畫面,現在有這兩種。有文字沒有畫面的,我相信開始聽有畫面的好,像看電視一樣。聽上一、二百遍之後,沒有畫面的好,你完全看到文字,就好比聽經,會更清楚、更深入,會讓你有悟處。看畫面的,我們講看一千遍,前面的兩百遍可以用畫面的,最後的八百遍用文字的,沒有畫面,完全像上課聽經一樣,有音聲、有文字。

 

  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具足一切法的功德,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舉體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之義」,圓是圓滿,明是智慧。《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此地講的圓明具德,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每個人都有跟佛一樣的智慧德相,只是佛的智慧德相顯了,顯出來,他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我們的圓明具德有,沒有失掉,但是不顯,隱藏起來了。為什麼會隱?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心不平等,我們心裡有煩惱、有雜念,所以性德顯示不出來。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全是修定,定生慧,慧顯德。這很重要!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方法、門徑,修什麼?全修禪定。離開禪定不是佛法,八萬四千種方法統統修禪定。得定之後,定起作用就是智慧開了。所以說因戒得定,戒是規矩,守規矩你就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智慧開了,圓明具德就現前,就起作用。這個作用對自己來講證得圓滿的法身,居住的是法性淨土,唯心所現,沒有唯識,唯識不見了。唯識是障礙,障礙我們不能見性。所以我們稱,這一般術語講知識,我們是知識分子。知是智慧,智慧變成識,智慧沒有了,識是常識,現在講知識,把智慧變成知識了。智慧是活活潑潑的,知識是呆呆板板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裡頭沒有二,二裡頭沒有一;智慧就不一樣,智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圓融的。

 

  老和尚教海賢法師的法子,那就是持戒,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這就是給他的戒律。他真的受持,不拐彎,一直念下去。像他這種性格的人,要念多久得定?我們相信頂多三年。因為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三年成就的、得定的很多,很普遍。所以他三年一定得定,不是很深的定,功夫成片,只要得功夫成片就能夠往生,而且能夠自在往生。他還有壽命,可以跟阿彌陀佛說,我壽命不要了,求你來接引我往生。阿彌陀佛肯來,準來接引他。這個例子很多。那麼繼續不斷,不往生,繼續不斷,他修得好,他確確實實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他打滿分。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發願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個信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他有,他發得很足,一向專念他也做得很徹底,所以他得到功夫成片之後,再三年決定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得清淨心,我們經題上說,他心上所有一切污染全部都沒有。清淨心開小智慧,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以他說他什麼都知道,在事一心不亂的,真的,世出世間法他差不多都知道。再繼續三年,從事一心往上提升就得理一心,理一心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教下的大開圓解,他有沒有得到?得到了。得到怎麼樣?老師跟他說過,不要亂說。他得到的,什麼都知道,他不說,妙!

 

  佛教他什麼?不說,教他把它演出來,表演出來,在生活當中表演出來,把他所證的,所修所證的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他的工作是農耕,他是個標準農夫,是個模範的農夫,年輕有體力,歡喜幹,他把他念佛的功夫用在工作上,工作永遠沒有疲厭,他不會感覺到累,不會感覺到討厭,愈幹愈歡喜,妙!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表演什麼?表演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老師教他,他做到了。你知道的,不要跟人說,他不說,妙極了!等著最後的表法,等了九十二年。最後表法就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表這個法。佛法要興旺,出家人彼此讚歎,決定沒有毀謗的,佛法就興旺了。這個表法是表什麼法?表一切諸佛如來希望佛法興旺起來,是這個意思。一切諸佛都盼望,佛法能夠像隋唐那個時代,各個宗派都興旺起來。

 

  我在早年在佛光山教書的時候,我就有個想法,那個時候佛學院的學生有一百三十多個人,我的想法,我們要遵從古大德教學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大德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如果這一百三十個人,每個人專攻一部經,多少年了?四十年。我在佛光山是四十年前,這些學生經過四十年專攻一部經,個個變成專家,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學《無量壽經》的,《無量壽經》第一,無量壽佛;學《阿彌陀經》的,《阿彌陀經》第一;學《法華》的,《法華》第一;學《華嚴》的,《華嚴》第一,無論學哪個,個個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個個都是專家。佛光確實遍照地球,咱不能照宇宙,照地球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可惜,大家不採用我這個方法,認為這樣做法不像學校,我就離開了。我一直都是這個念頭,可惜的我自己也沒做到。自己真的想住在一個地方不動,到處跑不行。李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勸我定在一個地方。我何嘗不想定下來?沒有這個福分。

 

  我到日本參學,第一次到日本好像我是四十九歲,差一歲五十歲,跟道安法師訪問團,好像有三十多個出家人,還有幾個居士,有四、五十個人,在日本做了二十多天的訪問。我們到比叡山去看,這個山日本人稱它是佛教的母親,日本各個宗派的祖師都是從這個山上修行成就的。我向住持請教,這些祖師們在山上居住最短的時間是多少?他告訴我,最短的十幾年不下山,最長的三十多年。這真正有福報,我聽到很羨慕。我這一生都過流浪生活,流浪很辛苦,現在這個年齡走不動了,但是想找個小廟能收容,讓我定下來,我都很感恩,這個緣都沒有。

 

  這一生也是佛菩薩安排的,要我表法,要我做一樁事情,做什麼事情?團結宗教。這是在我現前,我這一生希望世界上宗教能團結,希望宗教能回歸教育,希望宗教能互相學習。宗教可以化解衝突,可以帶給這個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這就要到處奔波,永遠沒有停止的做訪問,需要體力,需要精神。我的精神、體力比不上海賢法師,他一百一十二歲還可以上樹。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農村小孩上樹是遊戲,個個都會爬,我也不例外,可是現在這麼大的年歲不行了。所以現在怎麼樣也得保持每天四個小時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今年我們學習黃念老居士的集註第四次,今年我們學習的重點,如何落實,把《無量壽經》的經、註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的工作,把它表演出來,這就是表法。活學活用,告訴大家佛法真管用。

 

  真正想落實佛陀教誨,要從淨業三福著手。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那要落實《弟子規》,這就八個字做到了;「慈心不殺」,我們落實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再「修十善業」,這是我們佛門《十善業道經》。從落實這三部經下手,我稱這三部經叫三個根,《弟子規》是儒之根,《感應篇》是道之根,《十善業》是佛之根,這三個根。這都是屬於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三福第二福,這是第一福,第一福做到提升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我們每一次啟講開端,我們都做一個三皈傳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常常提醒自己覺而不迷;正而不邪,知見要正,遠離邪知邪見;第三個皈依僧,僧是清淨不染,心地清淨,不接受外面環境的干擾。這叫三皈。「具足眾戒」,我們至少要把六和敬做到。所以我們淨宗當年在美國建立,提出修淨土同學五科,五個科目必須要做到的,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第二個是六和敬。淨業三福裡頭有戒律,具足眾戒。我們不要學太多,太多做不到,只學五戒、十善、《沙彌律儀》,我們只學這個,《沙彌律儀》只有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這就是真正佛弟子。這五科裡頭,除三福、六和,加上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一個是普賢十願,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到普皆迴向。我們要把這五科落實,這就是持戒念佛。持的什麼戒?這五科是戒。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我們這五個科目,海賢法師每一條都做到淋漓盡致,表演給我們看了,他確確實實是淨宗念佛人最好的榜樣。不學他就錯了,學他就對了,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真的想往生,學他。在我們自己這個基礎上,向他學習一年,我相信我們就有把握往生。怎麼個學法?這是我常常勸導大家的,這個碟片一天看三遍,每一天念一萬聲佛號,能做得到,看三遍三個小時,念一萬聲佛號兩個小時。真正想往生,佛號不能間斷,間斷就拐彎了。海賢老和尚工作當中沒有離開念佛,一面工作心裡佛號不中斷,待人接物都沒有離開念佛,佛號在心中他已經養成習慣,丟都丟不掉。我們能夠一天用五個小時,修一年,我相信有感應。

 

  感應是什麼?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感應就是你見佛了。這個做不到,沒有感應,這個做到了有感應。佛會告訴你,等於說來給你授記,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到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你,你自己知道,只要長遠保持下去,決定得生淨土。如果你要向佛要求,我還有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去,佛會帶你到極樂世界。一般往生的人,現前見佛一般都是三次。第一次來告訴你消息,增長你的信心、願心;第二次來是告訴你哪一天往生,這個大概都在往生前三個月到七天,最近的七天,比較長一點時間的三個月,第二次見你;第三次是他來接引,你又看到了,佛拿著蓮花來接引你往生。這都是現前見佛。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是當來見佛。所以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我們這個經裡頭,「《三輩往生品》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這是世尊在三輩往生品裡面所說的,這幾句話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第一句,獲得一念淨心,這個淨心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心。極樂世界叫淨土,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心淨則佛土淨」,可見得清淨心重要!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法門在內,都不能離開清淨心。清淨心沒有現前,你的修行功夫不得力。功夫是什麼?清淨心是功夫。清淨心的程度不一樣,都得清淨心,清淨心也有三輩九品,細分不止。如何得清淨心?一定得放下。像老和尚所說的,念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真的要放在心上,不是真的決定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這一尊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一念淨心。

 

  「發一念心」,這個一念心是臨命終時,臨命終時最後這個心是念佛,「念於彼佛」。因為最後一念,你到哪一道去,最後一念做決定。最後一念是貪戀的念頭,鬼道去了;最後一念是瞋恨,想到的人跟事不如意,起怨恨這一念,地獄道去了;最後一念是愚痴,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糊裡糊塗,畜生道去了;最後一念是十善五戒,這是人天道;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生淨土。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他就像在作夢,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跟四十八願相應。這個不退轉不是普通的不退轉,是圓滿的三種不退轉。第一個位不退,他是聖人,絕對不會退到六道當凡夫,多殊勝。第二個行不退,就是不退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不退。無上菩提是以度眾生為本願,成就自己在其次,先度眾生後成就自己,絕對不會退墮到小乘。小乘是把提升自己放在第一,度眾生放在第二,這是小乘,大小乘不同的地方在此地,大乘把幫助苦難眾生擺在第一。第三個是念不退,念念無上菩提,證得究竟的佛果,他的目標向著這個。自己嚮往無上菩提,自己所做的這些功德統統迴向眾生,希望大家都能夠證得無上菩提。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此明淨心念佛一聲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念佛要用清淨心,不但念佛用清淨心,日常生活當中要用,工作裡頭要用,待人接物統統用清淨心。清淨心是什麼?不著相,著相就不清淨。學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只著一個相,阿彌陀佛的相,其他的相全沒有。這就是他常常說的,念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他心裡面只有一個真的,真佛,除這個真佛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連佛法也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連阿彌陀佛的相都不著,真清淨,這個難,我們做不到。淨宗的方便就是用一句佛號代替一切法,一切法都把它放下,只有這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歸一法,這個好修,我們凡夫可以做到。

 

  「又大願中有聞名得福願。十方眾生以聞名故,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這是聞名得福。所以念佛,老和尚念佛平常的習慣,起心念佛都是大聲,大概念十分鐘,十分鐘、八分鐘,他就改小聲念佛,念個十幾分鐘,默念,不出聲。大聲念佛,聽到這聲佛號,這個眾生就得福,聽到生歡喜心。壽終之後,生尊貴家,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生到有地位、有財富,生到這種人家。諸根無缺,孩子非常健康沒有疾病,長大之後跟佛有緣,遇到佛法他會修行,世間的大富長者,佛門的護法。

 

  「又有聞名得忍願」,這是得福,還有聞名得忍,忍就是定。這不是普通人了,這是「他方菩薩」。前面,十方眾生,眾生聽到佛號得福,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得定。「應時可獲一二三忍,證不退轉」。這一二三忍就像前面所說的,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這三種忍老和尚給我們表法的,真正是淋漓盡致。來佛寺修六和、修百忍,什麼都能忍,佛法才能興旺。由此「可證彌陀名號,妙德難思」。阿彌陀佛的名號太殊勝,凡夫聞到的得福,菩薩聞到的得忍,菩薩地位向上提升。別教三賢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提升了,柔順忍,音響忍是初地,無生法忍是七地。音響忍之前在十法界,佛法界,沒有離開十法界。得音響忍就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脫離十法界,往生到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這麼大的功德。無生法忍七地,七地以上。大乘經教裡說,七地,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提升到這個層次。最上面叫寂滅忍,十地是下品,等覺是中品,妙覺是上品。妙覺是無上菩提,它上面沒有了,這就真正回歸常寂光,證不退轉,真正不退。彌陀名號我們無法想像,功德不可思議。

 

  「如東密《阿字觀》云」,東密是密宗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在我們中國東方,稱它為東密。《阿字觀》這裡面說,「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阿是梵文第一個字母,是母音,從這一個字生出一切陀羅尼,陀羅尼是咒語。「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阿字主也,一切陀羅尼與一切諸佛皆伴也」,統統從阿字生。「一字之中,主伴功德無量無邊,是即圓明具德之玄意。」一法生一切法,任何一法都生一切法,好像是連鎖反應。反應的速度太快了,讓我們感覺到好像同時生起的,實際上不是同時。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屏幕是不是同時生起的?不是的。它只是一條線,這一條線有了,立刻就從這一條線生出許許多多的,幾百條、幾千條,速度太快了,我們肉眼看到好像同時,實際不是同時。

 

  早年,現在年輕人可能都不懂,時代過去了,應該三、四十年前,電影院裡面放映的電影都是用幻燈片,也就是統統都是動畫。我們這個就是電影的底片,動畫,在銀幕裡面你看到它是動的,一張一張在動,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實它一張一張在換。電視速度比它更快,它這一秒鐘二十四張,電視一秒鐘五十張,這完整的畫面五十張。現在的電視是數碼的,數碼的速度更快,一秒鐘一百張。所以我們對於畫面振動的痕跡都看不出來,它是在振動,速度太快了。我們今天看電視屏幕,跟電影那個速度來講,一秒鐘是一百張,不是真的,全是假相。我們現前生在這個世間,我們的身體,身外所見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在同一個頻率出現的。這個頻率的速度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電沒有它快,我們看到好像樣樣都是真的,其實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自性是常寂光,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著,那是真的,那是一切萬象的本體。常寂光不是物質、不是念頭、不是自然現象,所以我們對它茫然無知。什麼時候你才能見到?大乘經上常說的八地以上,八地是中品的無生法忍,你就見到了。所以一個阿字當中,主伴功德無量無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隨拈一法就是圓明具德,就在這一法當中,你看到主伴功德無量無邊。

 

  我們再往下看,「又彼國土」,西方極樂世界,「色聲香味觸」,五塵,五根所接觸的對象,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樣樣都是圓明具德。「故見光、見樹、聞聲、嗅香,莫不增益善根」。為什麼?任何一法都圓滿具足自性功德,而且具足自性圓滿的功德,不是一部分。在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所有一切障礙全沒有了,你像八地菩薩一樣統統見到。我們這個世間亦如是,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的障緣太多,起心動念是障緣,分別執著是障緣,再從這裡演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這些東西無量劫來長時間困擾我們,讓我們六根的作用降低到僅能見到表面,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所以我們對一切諸法看錯了自己不知道,想錯、說錯、做錯了,造成身體的不健康,居住環境的災變,無一不是自作自受。因為你自作自受,佛慈悲幫不上忙。

 

  佛怎麼度眾生?幫助眾生覺悟,覺悟之後,你自然把這些假的、虛妄的全放下,你就成佛,你就跟他一樣,佛用這個方法來度眾生。我們跟他配合就快速成就,我們不跟他配合速度就很慢。必須真正配合你才得受用,得受用不是佛給你的,是你自己覺悟了。所以佛度不度眾生?佛不度眾生,佛要有能力度眾生,把我們全都度了才叫慈悲。佛度不了,為什麼?自己造的還得要自己解決,自己不解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幫助你解決,這是真話。所以佛只是老師的地位,教你,勸你、教你。自己覺悟,結解開了,佛歡喜鼓掌。信佛,對佛有真誠的信心,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照佛的方法去做,病痛真解決了。是佛的功德嗎?不是,念頭。念頭變善了,善的念頭、清淨的念頭把問題解決了。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第一德,你用這個法特別有效。可是還是要自己用,用什麼?清淨心來念它,平等心來念它,就有效。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念它得福,不能提升境界;用清淨心、平等心,不但得福,提升境界,得智慧,福慧都得到。

 

  我們再看底下這幾句,也是經文,「若有眾生,見我光明」,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這是佛說,十方世界的眾生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佛光注照,心裡很快樂,自然生起慈悲心,生起作善的心。下面又說,「波揚無量微妙音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一段是講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的八功德水,八功德水有波浪,因為有波浪它就有音聲。這個音聲微妙,音聲說法,所以眾生聽到水說法的聲音,心就清淨了。這個心清淨是什麼?專注。因為水會說法,這很稀奇,特別專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正直平等,這是真心現前。成熟善根,這是耳聞的,放光是眼見的,這是耳聞的。下面鼻聞香,「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這是鼻聞香,「塵勞垢習」,就是煩惱習氣,「自然不起」,好!「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這是聞香。這一段經文說極樂世界六根接觸的境界得無量功德。極樂世界成就太容易了,為什麼?六根所接觸的全是佛法,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這個成就真實具體,讓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得受用。不但佛說法,六塵都說法,六根同時感觸到。讀這段文,極樂世界能不去嗎?不能不去,不去真錯了。

 

  下面,「又若有眾生,睹菩提樹」,眾生看到菩提樹了,眼看的;「聞聲」,聽到菩提樹的聲音;聞到香,又能「嘗其果味」,果味是舌根,舌嘗味;「觸其光影」,菩提樹的光影你觸在身上;「念樹功德」,這是意根,第六意識,意根,「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這個地方的佛道是妙覺果位,究竟成佛,回歸常寂光。這是節錄經文,專講極樂世界眾生六根接觸到六塵境界所得的功德利益。我們這個地方,六根接觸六塵都生煩惱。順著自己意思的起貪戀,從貪戀當中又生起嚴重的煩惱,要佔有,據為己有,這就造輪迴業了。不順自己的意思就生怨恨、排斥,造三惡道的業;順自己心意思,造三善道的業。要知道,三善道跟三惡道都是消業的地方,三善道消善業,三惡道消惡業。善惡業是自己造的,還得自己去受,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我們不造善惡業,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那叫淨業。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的是淨業,他惡業不造,造善業不著相,不放在心上。心上什麼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叫淨業。心上只有阿彌陀佛,他將來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下面又引《寶香普薰願》,這四十八願的,「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所以極樂世界叫香光作佛事,這個世界寶香光明所成就的,光照十方,香也遍十方,十方世界的人都能聞到寶香。我們在賢公老和尚的碟片上聽到,他老人家拿著這本書,《僧讚僧》的書照相,有四個居士在場。有一個居士聞到妙香,奇妙的香味,問其他的三個人有沒有聞到?都聞到,大概有三分鐘的時間。緣,有緣就聞到了。「可見一塵一毛,莫不圓明具德。」主伴,一切法任何一法都可以做主,其餘的都是伴。香為主,其他的是伴;色為主,聲香也是做伴,所以主伴是活的不是死的。極樂世界的異香有緣的人真能聞到,特別是初學。初學這些感應很明顯,那是什麼?佛讓你生起信心。如果常常有,那就有問題了。常常有不是功夫真正成就,就是不正常。功夫真正成就,佛現身也不是常常給你現身,不是的,在特別狀況之下現身。所以我們估計的,老和尚念佛九十二年,至少跟阿彌陀佛見面十次以上,這是正常的,每年都見不正常。佛要修行人心地清淨,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要去干擾他。佛放光現瑞也是干擾,讓他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看跟不看是一樣的,他想看就看到,不想看就看不到,這是常理我們一定要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佛教入门篇|认识佛教【全】

净土入门篇|净土资粮【全】

佛说阿弥陀经【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

普贤菩萨行愿品 【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

往生论讲记【全】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

太上感应篇 【全】

学佛问答汇编一

佛典寓言汇编一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全】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全】

陈大惠-教孩子的学问【全】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全】

经典文章汇编一

0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汇集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近代往生录 汇集

106 净空法师答四众弟子问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